环卫车使用的几大雷区:
一、招标文件雷区
招标依然沿用原来的设备模式与作业模式,导致新进的服务公司错误的采购设备,以致于买的车和实际环境作业不匹配,让公司蒙受“不白之冤”。例:农村作业距离太长,选用25吨的压缩车作业,效率低而且油耗高,不实用。因根据农村实际产量结合运距选择合适的吨位的压缩车,而不是一味大型号压缩就试用。
二、项目调研雷区
项目调研时间短,公司对当地不熟悉,即便有当地人员介绍,调研经费有限,不能在短短的时间内能很好的调研出整体的运营模式以及了解当地投放垃圾习惯以及路况。以致于调研人员不能全面了解项目运行情况,以致于在前期车辆选择也有一定的偏离,也会让公司采购出现误差。
三、项目人员使用雷区
四、在项目接手过程,要不遇到司机刁难故意破坏,要不遇到新手司机,导致新买的车辆,刚进场就出现不同折损,让公司承受不同的损失。
五、车辆保养的雷区
大多数环卫车辆,几乎很难做到保养,不是政府要求,几乎从来不会做清洗。导致污腐蚀严重,表面省了点保养清理费用,实际大大的折损车辆使用寿命,以至于维修费不断加码,让公司运营成本急剧不下。
六、车辆投资雷区
因为政府作业要求,公司按政府要求采购,大多数合同年限3年,花重金采购车辆。
(1)以至于新的项目投资现金流不足,无缘新的项目承接或错失好的项目。
(2)由于不专业被考核出去,也有合同年限到期(一般服务年限3年),采购的车全砸在自己手里。
因为这五大雷区,即便环卫经费提高,公司再投入再多也不能解决城市环境问题。

